胸腔穿刺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
胸腔穿刺的适应症包括诊断性穿刺和治疗性穿刺,禁忌症涉及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胸腔穿刺主要用于明确胸腔积液性质、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但需严格评估患者状态以避免操作风险。
1、诊断性穿刺
诊断性穿刺适用于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通过抽取积液进行生化、细胞学或微生物学检查。常见病因包括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等。操作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影像学评估,穿刺后可能出现胸痛或气胸,需密切观察。
2、治疗性穿刺
治疗性穿刺用于大量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时引流减压,或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如脓胸患者需引流脓液并注入抗生素,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硬化剂防止复发。操作中需控制引流速度,单次引流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
3、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低于50×10⁹/L或INR大于1.5为绝对禁忌,易导致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胸。需先纠正凝血异常,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使用抗凝药物者需根据药物半衰期调整穿刺时机。
4、心肺功能不全
严重肺动脉高压、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患者穿刺可能诱发循环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脆性增加,气胸风险升高。此类患者需权衡利弊,必要时在监护下少量分次引流。
5、局部感染
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或胸壁蜂窝织炎时禁止操作,避免将病原体带入胸腔。需先控制感染后再评估穿刺必要性。胸部放疗后皮肤条件差者,应选择未受照射区域进针。
进行胸腔穿刺后需卧床休息4-6小时,监测血压、血氧及穿刺部位情况。出现胸痛加重、咯血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日常应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饮食宜清淡高蛋白,促进胸腔积液吸收和组织修复。术后定期复查胸片评估疗效,恶性肿瘤患者需结合全身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85万次播放 2025-06-27
6.84万次播放 2025-06-27
6.88万次播放 2025-06-27
6.81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