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常见病因有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代谢异常以及特殊生理需求增加等。
1、日光照射不足
人体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合成维生素D,长期缺乏户外活动或生活在高纬度地区可能导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冬季阳光较弱或长期使用防晒产品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生成。这类情况可通过增加日晒时间改善,建议每天在阳光温和时段暴露面部和手臂15-30分钟。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饮食中缺乏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强化乳制品等,或长期严格素食可能导致摄入不足。婴幼儿母乳喂养未补充维生素D制剂也易发生缺乏。调整饮食结构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可有效预防。
3、吸收障碍
胃肠疾病如乳糜泻、克罗恩病或肝胆疾病会影响脂肪吸收,导致脂溶性维生素D吸收不良。这类情况需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大剂量维生素D注射剂补充,常用胆维丁乳注射液配合钙剂治疗。
4、代谢异常
肝肾疾病可能影响维生素D活化过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发1α-羟化酶活性下降。这类患者需使用骨化三醇胶丸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并定期监测血钙磷水平。
5、需求增加
婴幼儿快速生长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维生素D需求显著增加。早产儿因储存不足更易缺乏,需出生后尽早补充维生素AD滴剂。建议妊娠中晚期每日补充维生素D800-1000IU,哺乳期持续补充至断奶。
预防维生素D缺乏需结合日照、饮食和补充剂,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出现手足抽搐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急性发作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缓解症状,长期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同时注意避免过量补充导致中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44万次播放 2025-06-27
2.09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