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灌肠的4个注意事项盘点
灌肠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严格消毒、控制灌肠液温度、掌握正确体位、观察不良反应等。灌肠是一种将液体通过肛门注入直肠和结肠的医疗操作,常用于治疗便秘、肠道准备或给药。
1、严格消毒
操作前需对灌肠器具、肛管及操作者双手进行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无菌灌肠袋可降低感染风险。灌肠液应选用无菌生理盐水或医嘱指定溶液,避免使用未煮沸的自来水。灌肠过程中若出现黏膜损伤可能增加感染概率,表现为肛门灼痛或异常分泌物。
2、控制灌肠液温度
灌肠液温度需维持在37-40摄氏度,过冷易导致肠痉挛引发腹痛,过热可能损伤肠黏膜。可将灌肠袋置于温水中预热,使用前需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对感觉障碍患者或儿童需使用温度计精确测量,避免温度感知误差造成损伤。
3、掌握正确体位
常规采用左侧卧位并屈膝,该体位利于液体沿结肠解剖走向流动。对行动不便者可选择仰卧位垫高臀部,但需注意液体可能反流。灌肠过程中应保持体位稳定,插入肛管时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肛门括约肌,深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4、观察不良反应
灌肠后需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头晕、冷汗、剧烈腹痛等不适,可能提示肠穿孔或水中毒。初次灌肠者可能出现轻度腹胀或便意感,通常30分钟内缓解。若排出液含鲜血、持续腹痛超过2小时或出现发热,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
灌肠后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残留液体排出。日常饮食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1500毫升。长期依赖灌肠可能影响肠道自主排便功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肠道管理方案,配合腹部按摩和定时排便训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97万次播放 2025-06-27
2.59万次播放 2025-06-27
2.72万次播放 2025-06-27
2.57万次播放 2025-06-27
3.26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