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检查
原发性肝癌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甲胎蛋白检测、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肝功能检查、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以及影像学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
1、甲胎蛋白检测
甲胎蛋白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血清AFP水平超过400微克/升时需高度警惕肝癌可能。该指标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特异性较高,但需注意妊娠、活动性肝病等情况也可能导致AFP升高。动态监测AFP水平变化对肝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2、异常凝血酶原检测
异常凝血酶原又称PIVKA-II,是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产生的异常凝血因子。在肝癌患者中,PIVKA-II水平升高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诊断敏感性可达80%以上。该指标特别适用于AFP阴性的肝癌病例辅助诊断。
3、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癌患者常见ALT轻度升高、白蛋白降低及胆红素异常,反映肝细胞损伤和合成功能下降。Child-Pugh分级系统可依据这些指标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手术可行性判断至关重要。
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丙型肝炎抗体检测可明确病毒性肝炎感染史。我国80%以上肝癌与HBV感染相关,HBsAg阳性者需定期监测肝癌发生。病毒载量检测能评估抗病毒治疗必要性,降低肝癌复发风险。
5、穿刺活检病理检查
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肝穿刺活检可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组织学检查能区分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等类型,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但需注意出血风险,凝血功能异常者应谨慎进行。
对于疑似肝癌患者,建议完善上述实验室检查组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日常需避免饮酒、控制体重、规律复查,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每6个月进行AFP和肝脏超声筛查。确诊患者需遵医嘱接受手术、介入或靶向治疗,同时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持适度运动以增强免疫力。出现腹胀、黄疸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72万次播放 2025-06-27
6.99万次播放 2025-06-27
6.75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