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困难是怎么回事
血糖控制困难可能由胰岛素抵抗、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不足、药物使用不当、胰腺功能受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规范用药、监测血糖、减轻压力等方式改善。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血糖控制困难的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可诱发胰岛素抵抗。患者可能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体重增加等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需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饮食结构不合理
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过高、进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血糖控制。高升糖指数食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可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增加蔬菜、豆类、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合理分配三餐热量。避免含糖饮料和加工食品,选择优质蛋白如鱼类、禽肉和豆制品。
3、运动不足
缺乏规律运动会导致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影响血糖代谢。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抗阻运动有助于增加肌肉量。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分3-5次完成,配合2-3次抗阻训练。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应逐步改变,增加日常活动量。
4、药物使用不当
降糖药物种类选择不当、剂量不足或过量、服药时间错误等均可影响血糖控制。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可能引起低血糖,需按时进餐。胰岛素注射技术不当会影响药效发挥。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可能影响降糖效果。
5、胰腺功能受损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胰腺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1型糖尿病、晚期2型糖尿病或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胰岛素绝对缺乏。这类患者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可选择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配合餐时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保护残余β细胞功能很重要,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功能衰退。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时还需补充胰酶。
血糖控制困难患者应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记录饮食和运动情况。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低血糖识别和处理方法。保持适度体重,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每年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和神经病变评估。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15万次播放 2025-06-27
7.83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