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牙根拔了有什么危害
拔除牙根可能导致邻牙移位、咀嚼功能下降、牙槽骨萎缩、颞下颌关节紊乱及面容改变等问题。牙根拔除后的危害主要有牙槽骨吸收、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咬合关系紊乱、面部塌陷等。
1、牙槽骨吸收
牙根缺失后局部牙槽骨缺乏生理性刺激,会逐渐发生废用性萎缩。这种吸收过程在拔牙后前三个月最明显,后期可能影响种植牙或义齿修复效果。骨质流失严重时可能导致下颌骨骨折风险增加,尤其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
2、邻牙倾斜
缺牙区两侧牙齿会向空隙处倾斜移动,导致牙缝增宽和牙齿排列紊乱。这种移位可能引发食物嵌塞、邻面龋齿等问题。磨牙区缺失时,前牙可能因过度负担出现楔状缺损或牙周损伤。
3、对颌牙伸长
缺失牙对应的上颌或下颌牙齿会向缺隙方向伸长,破坏正常咬合平面。伸长的牙齿可能干扰修复体就位,严重时需进行根管治疗或截冠处理。长期未修复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弹响或疼痛。
4、咬合关系紊乱
牙齿缺失后全口咬合力分布改变,剩余牙齿可能承受异常负荷。这种不平衡力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牙齿松动或牙隐裂。后牙缺失者前牙区负担过重,可能加速前牙区牙槽骨吸收。
5、面部塌陷
多颗后牙缺失会导致面下三分之一高度降低,出现法令纹加深、嘴角下垂等衰老面容。前牙区缺失可能影响唇部支撑,导致发音不清和面部轮廓改变。长期缺牙可能改变肌肉运动模式,形成异常吞咽习惯。
建议拔牙后三个月内完成修复治疗,可选择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修复前需进行完善的口腔检查,包括牙周状况评估和咬合关系分析。日常需加强口腔卫生维护,使用牙线清理邻接面,定期进行专业洁治。避免单侧咀嚼习惯,均衡分配咬合力。骨质较差者可考虑植骨手术后再行修复,吸烟患者需提前戒烟以促进骨结合。修复体佩戴后需定期复查调整,及时处理基牙或种植体周围炎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56万次播放 2025-06-27
6.16万次播放 2025-06-27
6.76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