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和非伤寒沙门氏菌两大类,可导致胃肠炎、伤寒、败血症等多种感染性疾病。沙门氏菌属感染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常见症状有发热、腹泻、腹痛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病原学特征
沙门氏菌属属于肠杆菌科,为兼性厌氧菌,具有鞭毛和菌毛。该菌属包含超过2500种血清型,根据抗原结构可分为O抗原、H抗原和Vi抗原。沙门氏菌对热敏感,60℃加热15-20分钟可被杀灭,但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较长。
2、传播途径
沙门氏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传播媒介包括受污染的禽肉、蛋类、乳制品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被粪便污染的水源。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较为少见,但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可能发生。
3、临床表现
沙门氏菌感染临床表现多样。胃肠炎型最常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伤寒型症状较重,可出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等。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败血症,尤其免疫功能低下者风险更高。
4、诊断方法
沙门氏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可取患者粪便、血液或骨髓标本进行培养分离。血清学检查如肥达试验对伤寒诊断有一定价值。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可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
5、防治措施
预防沙门氏菌感染需注意食品卫生,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治疗以补液和支持疗法为主,重症患者可选用敏感抗生素。目前已有伤寒疫苗可供高危人群接种,但尚无针对所有沙门氏菌的通用疫苗。
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处理生肉后要彻底洗手,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蛋类制品。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警惕。医疗机构需做好感染控制,防止院内传播。公共卫生部门应加强食品和水源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89万次播放 2025-06-27
7.75万次播放 2025-06-27
8.1万次播放 2025-06-27
7.74万次播放 2025-06-27
7.76万次播放 2025-06-27
8.03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