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根尖周病是什么
乳牙根尖周病是指乳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由龋齿未及时治疗引发牙髓感染扩散导致,表现为牙龈肿痛、咬合不适、牙齿松动等症状。乳牙根尖周病的发生与细菌感染、牙齿外伤、免疫因素等有关,可通过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干预。
1. 细菌感染
龋齿导致的牙髓坏死是乳牙根尖周病最常见原因。当龋坏穿透牙本质到达牙髓腔,细菌通过根管侵入根尖周组织,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患牙对应牙龈区红肿压痛,严重时可形成瘘管。早期干预需清除感染源,乳牙根管治疗可保留患牙,使用氢氧化钙等药物控制感染。
2. 牙齿外伤
乳牙受到撞击可能导致牙髓血管断裂,牙髓逐渐坏死并继发根尖周感染。外伤后牙齿颜色变暗、叩诊疼痛提示牙髓坏死。需拍摄X线片评估根尖病变范围,根据牙齿保留价值选择根管治疗或拔除。对于接近替换期的乳牙,拔牙后需制作间隙保持器防止恒牙萌出异常。
3. 免疫因素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加重根尖周组织对细菌毒素的反应。部分患儿会出现明显颌面部肿胀、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期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慢性病例可通过搔刮术清除肉芽组织,促进病变愈合。
4. 治疗延误
乳牙龋齿未及时处理会加速病情进展。牙髓炎阶段未治疗时,感染物质通过根尖孔扩散至周围骨组织,导致根尖周骨质吸收。X线可见根尖区透射影,严重者影响继承恒牙胚发育。对于大面积骨质破坏的乳牙,拔除后需定期复查恒牙萌出情况。
5. 解剖因素
乳磨牙根分叉区副根管较多,感染易扩散至根分叉区域。临床可见根分叉区牙龈红肿,探诊易出血。治疗需彻底清理根管系统,配合根分叉区搔刮。接近生理性根吸收的乳牙,若反复发作可考虑提前拔除。
乳牙根尖周病患儿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食避免过硬过冷食物刺激患牙,增加牛奶、鸡蛋等富含钙质食物摄入。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齿,每3-6个月进行涂氟预防。出现牙龈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感染扩散影响恒牙发育。乳牙根尖周炎治愈后仍需随访观察继承恒牙萌出情况,必要时进行正畸干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12万次播放 2025-06-27
2.07万次播放 2025-06-27
1.47万次播放 2025-06-27
1.65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