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痢疾是什么原因引起
儿童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沙门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主要有饮食不洁、接触污染源、免疫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衡、慢性胃肠疾病等原因。
1、饮食不洁
儿童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生水可能导致痢疾。生冷食物、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变质乳制品等容易携带致病菌。家长需注意餐具消毒,避免让儿童摄入隔夜饭菜或街头摊贩的不洁食品。发病后应暂停固体食物,给予米汤、稀粥等流质饮食。
2、接触污染源
通过接触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发生交叉感染,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病原体。家长需加强儿童手部清洁,如厕后及进食前用肥皂洗手。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并用沸水烫洗,排泄物需用漂白粉消毒处理。
3、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近期患病或接种疫苗后的儿童更易感染。维生素A缺乏会削弱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保证儿童充足睡眠,适当补充含锌食物如瘦肉、牡蛎等有助于提升免疫力。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通过母乳获得免疫球蛋白保护。
4、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胃肠功能紊乱会导致肠道益生菌减少。这种情况可能增加致病菌定植风险。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日常可适量食用无糖酸奶等含益生菌的食品。
5、慢性胃肠疾病
炎症性肠病或肠易激综合征患儿可能反复出现痢疾症状。这类疾病通常伴随腹痛、黏液便等症状。需通过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可遵医嘱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或匹维溴铵片缓解肠痉挛。
儿童痢疾护理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按医嘱服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避免使用止泻药洛哌丁胺。饮食采用渐进式恢复,从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开始。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尿量,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补充复合维生素B帮助肠黏膜修复,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患儿粪便处理须严格消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424次播放 2025-06-27
1951次播放 2025-06-27
1378次播放 2025-06-27
5083次播放 2025-06-27
3430次播放 2025-06-27
1.01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