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怎么引起的
牙周炎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内分泌变化、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牙周炎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可通过洁治术、龈下刮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等方式治疗。
1、牙菌斑堆积
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长期未清除会引发牙龈炎症。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龈组织,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日常需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理邻面间隙。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必要时接受超声波洁治。
2、牙结石刺激
钙化的牙菌斑形成坚硬牙结石,持续压迫牙龈缘导致萎缩。下颌前牙舌侧和上颌磨牙颊侧易沉积结石。结石表面粗糙更易吸附新菌斑,形成恶性循环。专业刮治可去除龈上龈下结石,恢复牙龈结合上皮的紧密附着。
3、内分泌变化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妊娠性龈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导致微循环障碍,牙龈修复能力下降。青春期激素波动可能加重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需加强口腔卫生维护。
4、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胶原代谢和免疫应答,增加牙周炎易感性。家族中有早发性牙周炎病史者,建议从青少年期开始定期监测牙周状况。这类患者往往对常规治疗反应较差,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
5、全身性疾病
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易伴发坏死性牙周炎,白血病可能导致牙龈自发性出血。骨质疏松症患者牙槽骨吸收速度加快,心血管疾病与牙周炎存在双向关联。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需采用四环素纤维缓释剂等局部给药手段。
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牙周组织修复,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避免吸烟可减少血管收缩和免疫功能抑制,建议选择软毛牙刷减少机械刺激。正畸患者需使用间隙刷清洁托槽周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佩戴口腔矫治器时更需加强菌斑控制。出现牙龈退缩露根时可使用脱敏牙膏,定期复查监测牙周袋深度变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01万次播放 2025-06-27
2.24万次播放 2025-06-27
2.28万次播放 2025-06-27
2.18万次播放 2025-06-27
2.08万次播放 2025-06-27
2.59万次播放 2025-06-27
2.02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