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呕吐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呕吐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抗感染治疗、解痉止痛、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袭胃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患儿需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米汤、稀粥为主,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胃肠。若呕吐频繁可暂时禁食4-6小时。
2、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因饮食不洁或病原体感染导致,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呕吐、腹泻。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预防脱水。可服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或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呕吐严重时可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缓解症状,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典型表现为先呕吐后腹泻,伴有中低度发热。疾病具有自限性,重点在于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母乳喂养应继续,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皮炎。
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高热、频繁呕吐、黏液脓血便。需进行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常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餐具单独消毒。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
5、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急腹症,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晚期需手术干预。家长发现患儿出现蜷腿哭闹、拒绝进食、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发病后6小时内为黄金救治期,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家长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呕吐后及时用温水漱口。发热期间每2小时测量体温,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饮食遵循少量多餐原则,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观察记录呕吐次数、性状及尿量变化,若出现嗜睡、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或发热超过3天未缓解,需及时就诊。注意家庭卫生管理,餐具煮沸消毒,照顾者勤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84万次播放 2025-06-27
1.61万次播放 2025-06-27
1.89万次播放 2025-06-27
1.76万次播放 2025-06-27
1.57万次播放 2025-06-27
1.97万次播放 2025-06-27
1.63万次播放 2025-06-27
1.47万次播放 2025-06-27
1.22万次播放 2025-06-27
2.17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