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儿童需进行糖尿病筛查
儿童出现肥胖、家族糖尿病史、胰岛素抵抗症状、出生时巨大儿或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等情况时需进行糖尿病筛查。糖尿病筛查方法主要有空腹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随机血糖检测、尿糖检测等。
1、肥胖
体重超过同龄儿童正常范围的肥胖儿童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概率。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体重指数,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运动建议选择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三次。
2、家族糖尿病史
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儿童患病风险显著增高。这类儿童建议从10岁开始或青春期启动时进行筛查。筛查频率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家长需特别关注儿童是否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状。日常饮食应注意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
3、胰岛素抵抗症状
出现黑棘皮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胰岛素抵抗相关症状的儿童需及时筛查。黑棘皮病表现为颈部、腋下等皮肤皱褶处出现色素沉着和增厚。这类儿童往往伴有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生活方式干预是首要措施,包括规律作息、控制屏幕时间和保证充足睡眠。
4、出生时巨大儿
出生体重超过4公斤的巨大儿在儿童期发生代谢异常的风险增加。这类儿童可能在子宫内就暴露于高血糖环境,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建议在3-6岁期间开始血糖监测。喂养方式上应避免过度喂养,建立规律的进餐时间,控制餐间零食摄入。
5、母亲妊娠期糖尿病
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儿童发生糖代谢异常的概率较高。这类儿童建议从出生后就开始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在6岁前完成首次糖尿病筛查。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辅食添加时间不宜过早,需严格控制添加糖的摄入。
对于需要筛查的儿童,建议建立规律的体检计划,完善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监测。家长应学习糖尿病早期症状识别,培养儿童健康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学校体检中应包含血糖相关检测项目,对高危儿童进行重点随访。发现异常指标时需及时转诊至儿科内分泌专科进一步评估,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心理疏导,避免给儿童造成过度焦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5万次播放 2025-06-27
4.54万次播放 2025-06-27
4.51万次播放 2025-06-27
3.96万次播放 2025-06-27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