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以儿童、青壮年为主。打完出血热疫苗后洗澡,如果没有不适症状,通常无需特别处理,但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则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1、消化道症状:打完出血热疫苗后,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症状比较轻微,无需特别处理。如果症状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呼吸道症状: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也无需特别处理。如果症状严重,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液等药物治疗;
3、皮肤症状:打完出血热疫苗后,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需注意观察,不要用手搔抓,一般2-3天后可自行缓解;
4、其他症状:极少数病例可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腰痛,以及全身酸痛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出血热主要在鼠疫流行区域发生,多发生于卫生条件差、疫区、幼儿园等地,因此建议外出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比如勤洗手等。另外,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喝生水,吃生鱼片等食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