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有哪些分类和作用
宫颈癌疫苗主要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类型,分别针对不同种类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提供防护。二价疫苗预防HPV16和18型,四价增加HPV6和11型防护,九价疫苗覆盖以上四种及另外五种高危型HPV。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
1、二价疫苗:
二价宫颈癌疫苗针对HPV16和18型,这两种病毒导致约70%的宫颈癌病例。疫苗通过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预防高危型HPV感染。接种对象通常为9-45岁女性,需完成三剂接种程序。疫苗对已感染者无治疗作用,但能预防未感染的HPV亚型。
2、四价疫苗:
四价疫苗在二价基础上增加对HPV6和11型的防护,这两种病毒引发生殖器疣。接种后可预防70%的宫颈癌和90%的生殖器疣。适用年龄为20-45岁,男性也可接种以降低传播风险。疫苗需在六个月内完成三剂注射。
3、九价疫苗:
九价疫苗覆盖HPV16、18、6、11及31、33、45、52、58型,防护范围扩大到90%的宫颈癌及相关疾病。推荐接种年龄为16-26岁女性,三剂接种程序与其它疫苗类似。该疫苗还可预防肛门癌、外阴癌等HPV相关恶性肿瘤。
4、防护机制:
所有HPV疫苗均含病毒样颗粒,不含活病毒或DNA成分。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在病毒入侵时迅速中和。抗体水平在接种后可持续多年,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也有预防效果。最佳接种时间为首次性行为前。
5、接种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14岁女孩作为优先接种人群,15岁以上需接种三剂。存在免疫缺陷者仍需完成全程接种。孕妇应推迟接种,哺乳期女性可安全接种。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因疫苗不能预防所有高危型HPV。
除疫苗接种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防护。均衡饮食应包含富含维生素A、C、E的深色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硒和叶酸。规律运动可改善免疫功能,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避免吸烟和多个性伴侣等危险因素,定期妇科检查能早期发现宫颈病变。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通常2-3天自行缓解,持续不适需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宫颈癌ca是几期
- 2 乳腺癌和宫颈癌化疗药物一样吗
- 3 宫颈癌放疗后肚子疼恶心怎么办
- 4 宫颈癌放疗后一直肛门疼痛怎么办
- 5 宫颈癌早期治疗预后如何
- 6 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
- 7 宫颈癌放疗后会出血吗
- 8 宫颈癌手术后怎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