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精准破坏病灶组织的微创介入技术,主要用于心律失常、肿瘤等疾病的局部治疗。
1、原理:
射频消融利用电极导管释放300-750kHz的高频交流电,使组织内离子震荡摩擦产生60-90℃高温,导致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坏死。该技术通过温度反馈系统实现精准控温,消融范围通常控制在3-5毫米直径,既能有效破坏靶组织又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结构。
2、适应症:
心血管领域主要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肿瘤领域适用于肝癌、肺癌等实体瘤的局部灭活。对于药物控制无效的频发早搏、直径≤3厘米的孤立性肿瘤病灶尤为适用。
3、操作流程:
在影像引导下经血管或穿刺路径置入射频电极,通过电生理标测或影像定位确认靶点位置。启动射频发生器后逐步调整能量输出,单次消融持续时间约2-5分钟。治疗全程需监测心电图、阻抗等参数,复杂病例可能需多点消融。
4、技术优势:
相比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征,手术切口仅2-3毫米。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多数患者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对于心脏疾病可根治异常电传导通路,肿瘤治疗能最大限度保留器官功能。
5、注意事项:
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禁食4-6小时。术后可能出现穿刺部位血肿、低热等反应,需加压包扎并监测生命体征。心脏消融后需服用抗凝药物2-3个月,肿瘤患者需定期复查增强CT评估疗效。
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心脏疾病患者避免剧烈运动1周,肿瘤患者需加强高蛋白饮食促进组织修复。治疗当天建议家属陪同,术后3天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定期随访中如出现心悸加重、持续发热或消融区域疼痛应及时复诊,长期需配合基础疾病管理以降低复发风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