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粥样硬化是什么
冠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的慢性血管病变,主要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遗传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控制、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改善。
1、脂质沉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侵入血管内膜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逐渐堆积成脂质条纹。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沉积物与平滑肌细胞增生共同构成粥样斑块核心,导致血管腔狭窄。控制血脂需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必要时使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物。
2、内皮损伤:
高血压产生的血流剪切力、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持续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屏障功能受损。受损区域更易黏附血小板和白细胞,加速脂质沉积过程。监测血压、戒烟可显著降低内皮损伤风险。
3、炎症反应:
斑块内聚集的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并分泌胶原纤维,形成坚硬的纤维帽。慢性炎症状态可能引发C反应蛋白升高,表现为乏力、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
4、斑块不稳定:
部分斑块纤维帽较薄且富含脂质核心,在血流冲击下易发生破裂。斑块破裂暴露胶原组织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可能引发急性血栓形成。这类患者常出现活动后胸痛,需通过冠脉CT评估斑块稳定性。
5、血管重构:
长期病变导致血管壁代偿性扩张以维持血流通畅,但最终仍会发展为管腔狭窄。重度狭窄时心肌供血不足,可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运动负荷试验可见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征象。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严格监测血压血糖指标,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血运重建治疗时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