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艾滋病患者生活中需重点注意免疫保护、规范用药、营养支持、心理调适和预防传播五个方面。
1、免疫保护:
避免接触病原体是核心原则。患者需远离生冷食物、未消毒餐具,接触宠物后及时洗手。流感季节佩戴口罩,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非活疫苗。CD4细胞计数低于200/μl时需预防肺孢子菌肺炎,避免接触土壤中的隐球菌。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定期消毒高频接触物品表面。
2、规范用药:
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固定时间服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组合药物,避免漏服导致病毒耐药。用药期间定期检测病毒载量和CD4水平,出现皮疹、肝功能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调整方案。禁止自行停用或更换药物,旅行时需备足药品。
3、营养支持:
每日需保证每公斤体重35千卡热量摄入,蛋白质应达1.5-2克/公斤。优先选择鱼类、蛋类等优质蛋白,搭配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A/C/E。腹泻患者可食用低渣饮食如香蕉、白粥,口腔溃疡时选择流质营养补充剂。避免生食海鲜、溏心蛋等高风险食品,饮水需煮沸。
4、心理调适:
确诊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可参加医院同伴教育小组。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改善睡眠。家属应避免过度保护,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出现持续情绪低落、自杀倾向时需寻求心理科专业干预。
5、预防传播:
性行为必须全程使用乳胶避孕套,避免口腔黏膜接触精液或阴道分泌物。血液污染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个人剃须刀、牙刷单独存放。女性患者孕前需将病毒载量控制在50拷贝/ml以下,分娩时选择剖宫产并禁止母乳喂养。日常接触如拥抱、共餐不会造成传播。
艾滋病患者需建立包含感染科医生、营养师和心理医生的长期随访体系。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饮食采用少量多餐模式,适当补充谷氨酰胺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和血脂检测,预防治疗相关并发症。保持积极治疗态度,现代抗病毒治疗可使患者预期寿命接近常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