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属于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主要指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常见表现有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经期超过7天或不足3天、经量明显增减等。主要与内分泌紊乱、子宫病变、精神压力、过度减肥、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
1、周期异常: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短于21天为月经频发,长于35天为月经稀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常导致周期紊乱,部分女性在围绝经期也会出现周期缩短或延长。
2、经期异常:
经期持续3-7天属正常范围,不足3天为月经过少,超过7天为经期延长。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等器质性疾病可导致经期延长,而宫腔粘连、卵巢功能衰退则可能引起经期过短。
3、经量异常:
单次月经总失血量20-80毫升为正常,超过80毫升为月经过多,少于20毫升为过少。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会导致经量增多,多次人工流产、子宫内膜结核等可能造成经量减少。
4、非经期出血:
两次月经间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属于异常现象。排卵期出血、宫颈息肉可能引起少量出血,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恶性病变也可能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间断出血。
5、伴随症状:
严重痛经、血块过多、头晕乏力等伴随症状提示病理性月经不调。原发性痛经多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贫血症状多与长期经量过多相关。
建议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的起止时间、经量变化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节食和熬夜。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经期注意保暖并保持适度运动。若连续出现异常或伴随严重腹痛、异常分泌物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激素六项和超声等检测,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可通过中药调理或激素治疗改善症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