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吞咽困难的人喂水
给吞咽困难的人喂水需采用防误吸姿势、调整液体稠度、使用辅助工具、控制喂水速度、观察反应等方法。吞咽困难可能由神经系统疾病、咽喉肌肉功能障碍、食管狭窄、脑卒中等原因引起。
1、防误吸姿势:
喂水时让患者保持坐直或床头抬高30度以上,头部稍向前倾。这种体位利用重力作用减少液体误入气道的风险,特别适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若患者无法自主坐起,可采用侧卧位并将头部垫高。
2、调整液体稠度:
将清水调整为蜂蜜状或布丁状稠度,可添加增稠剂改善流体特性。较稠液体流速慢,给予咽部肌肉更多反应时间,适合肌力减弱的老年人。避免使用吸管饮水,防止因突然吸入导致呛咳。
3、使用辅助工具:
选择缺口杯或防漏杯控制出水量,每次倒入5-10毫升。可配合长柄勺或注射器缓慢注入口腔侧方,避开舌根敏感区。严重吞咽障碍者需采用专用喂食器,其设计可精确控制流速和方向。
4、控制喂水速度:
每口喂水间隔至少30秒,确认前一口完全咽下再继续。喂水过程中要求患者配合做吞咽动作,出现咳嗽或声音浑浊立即停止。每日总饮水量应分8-10次完成,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5、观察反应:
注意是否出现呛咳、呼吸频率改变或血氧下降等误吸征兆。喂水后检查口腔是否有残留液体,听诊肺部是否出现湿啰音。长期吞咽困难者需定期进行吞咽造影检查评估功能。
日常护理中可将温水替换为具有营养的果蔬汁或汤类,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能量。喂水前后协助清洁口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建议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舌肌抗阻运动、声门闭合练习等,严重者需在康复师指导下使用电刺激治疗。冬季注意饮水温度保持在40-45摄氏度,过热可能烫伤黏膜,过冷易引发肌肉痉挛。记录每日饮水量和进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评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