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拉肚子拉稀水怎么解决
肠炎腹泻水样便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缓解,同时需调整饮食结构并预防脱水。肠炎腹泻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儿童水样便的常见原因,常伴随发热、呕吐症状。治疗以补液为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电解质紊乱,蒙脱石散能吸附病毒毒素,病程一般3-7天自愈。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菌等细菌性肠炎会出现黏液脓血便,严重时需抗生素治疗。轻度感染可选用黄连素等肠道抗菌药,同时补充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调节菌群,需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3、食物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或食物过敏会导致渗透性腹泻,表现为进食特定食物后水样泻。需暂时禁食乳制品或过敏原,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有助于肠道修复。
4、菌群紊乱: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肠道功能异常可能破坏菌群平衡,引发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可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也能辅助改善肠道微生态。
5、药物刺激:
部分抗生素、泻药或化疗药物会刺激肠黏膜导致分泌性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严重电解质紊乱需静脉补液治疗。
腹泻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高纤维饮食刺激肠道。注意补充水分及钾钠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嫩豆腐等。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或婴幼儿超过6小时无尿,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冰箱存放的熟食需彻底加热后食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