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是什么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表现主要包括T2加权像低信号环、爆米花样改变、梯度回波序列敏感征象、造影剂强化特征以及钙化灶显示。
1、T2低信号环:
磁共振T2加权像可见病灶周围特征性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环,这是红细胞反复渗出后巨噬细胞吞噬降解产生的代谢产物。低信号环的完整性可反映病灶活动性,完整环提示近期无出血,残缺环可能预示亚急性出血。
2、爆米花样改变:
CT平扫显示病灶呈分叶状混杂密度影,内部可见不同时期的出血产物形成的"爆米花"样特征。这种表现源于血管窦腔内的血栓机化与钙盐沉积,增强扫描时病灶通常无明显强化,可与动静脉畸形鉴别。
3、GRE序列敏感征:
梯度回波序列对顺磁性物质高度敏感,能清晰显示微出血灶形成的点状低信号。该技术对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的筛查具有特殊价值,可发现常规序列难以检测的微小病灶,敏感性较T2加权像提高30%。
4、造影剂强化特征:
增强MRI可见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可能出现渐进性填充。强化模式取决于血管窦的通透性和血流速度,部分病例可见引流静脉早期显影。DSA造影通常表现为无血管区,这是与血管畸形鉴别的关键点。
5、钙化灶显示:
CT能清晰显示病灶内斑点状或团块状钙化,钙化发生率约30%-50%。钙化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长期存在的病灶可见明显钙化灶。MRI的SWI序列对微小钙化显示优于CT,可评估钙化与出血灶的空间关系。
确诊需结合MRI多序列特征,推荐采用T1WI、T2WI、FLAIR、GRE及DWI多模态联合检查。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抗凝药物使用,定期复查监测病灶变化。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癫痫发作时需及时复查影像,评估是否发生急性出血。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所需的营养素,如菠菜、动物肝脏等食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胎儿血管瘤形成原因
- 2 大腿内侧长了血管瘤如何去掉
- 3 肝上血管瘤严重吗
- 4 肝多发血管瘤注意事项
- 5 肝血管瘤与肝癌CT区别
- 6 脑部左侧血管瘤危险吗
- 7 眼部血管瘤如何去除
- 8 肝血管瘤吃什么药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