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性紫癜的区别
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性紫癜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和预后等方面区分。两者虽均表现为皮肤紫癜,但病因、病理及干预措施存在显著差异。
1、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属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常见诱因为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血小板性紫癜则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可能与自身免疫、药物毒性或骨髓疾病有关。前者需避免过敏原,后者需针对血小板异常治疗。
2、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多伴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紫癜对称分布于下肢。血小板性紫癜以黏膜出血、瘀斑为主,皮肤紫癜形态不规则。前者需监测脏器功能,后者需警惕颅内出血风险。
3、实验室检查:过敏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小板性紫癜可见血小板显著降低,骨髓穿刺可鉴别生成障碍或破坏增多。前者需检测IgA免疫复合物,后者需排查抗血小板抗体。
4、治疗方式:过敏性紫癜轻症采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重症需糖皮质激素。血小板性紫癜急性期使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慢性型可选用利妥昔单抗或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5、预后差异:过敏性紫癜多数4-6周自愈,肾脏受累者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炎。血小板性紫癜急性型预后良好,慢性型易复发,需长期随访血小板功能。
日常护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饮食宜选择低敏食物如大米、苹果、西兰花。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禁食坚硬食物,推荐蒸煮烹饪方式。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与尿常规。皮肤瘙痒时避免抓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自愈吗
幽门杆菌感染会自愈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后会不会自己好?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都比较关注,但是在这里要给大家讲一讲幽门螺杆菌的特征。从它的长相,首先它是长的形状比较特殊...
慢性结肠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结肠炎的饮食注意事项:慢性结肠炎是结肠粘膜的一个慢性炎性的改变,轻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临床表现上,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是腹泻。结肠炎的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