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病人心电监护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病人心电监护需注意电极片规范粘贴、导联线固定防干扰、参数报警范围设置、异常波形识别及紧急处理流程。
1、电极片粘贴:选择无毛发、无瘢痕的清洁皮肤区域,酒精棉球脱脂后粘贴电极片,确保与皮肤完全贴合。每日更换电极片位置避免皮肤刺激,观察有无红肿过敏。胸导联V1-V6需按解剖位置准确放置,肢体导联避开关节活动处。
2、导联线管理:整理导联线避免缠绕打结,使用固定夹减少牵拉。监护过程中避免患者突然翻身或拉扯导线,防止产生肌电干扰。出现基线漂移时检查电极接触是否松动,必要时更换导电膏。
3、参数设置:根据患者基础心律调整心率报警上下限通常设为基础心率±20次/分,房颤患者需关闭室早报警功能。ST段监测模式需开启心肌缺血预警,QRS波振幅需>0.5mV以确保检测精度。
4、波形识别:持续观察P波形态与PR间期变化,发现频发室早>5次/分、RonT现象或室速持续30秒以上立即处理。区分伪差与真实心律失常,电极脱落可模拟室颤波形,需结合患者意识状态判断。
5、应急准备:床边备齐除颤仪、急救药品胺碘酮、利多卡因、阿托品,建立静脉通路。出现室颤时立即200J非同步电复律,无脉性室速按心肺复苏流程处理,同时记录异常心电图供后续分析。
心律失常患者监护期间应保持低盐饮食,限制咖啡因摄入,每日钠盐控制在3g以内。可进行床边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但频发室早者需绝对卧床。护理人员需每小时记录心律变化趋势,交接班时重点汇报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同步监测血糖,血糖波动可诱发心律失常加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