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病因是什么
手足口病可能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病毒引起,这些病毒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粪口途径等传播。手足口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病毒侵入人体后,通常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等。
1、病毒传播: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等病毒引起。这些病毒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在发病初期和恢复期都可能传播病毒,尤其是在口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病毒含量较高。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2、儿童易感性: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常见,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感染。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3、症状表现: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发热通常持续2-3天,口腔溃疡可能导致食欲下降和吞咽困难。手足皮疹多为红色斑丘疹,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或腹泻。大多数患儿在1-2周内自愈,但少数病例可能发展为重症,需及时就医。
4、重症风险: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表现为持续高热、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抽搐等。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导致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重症迹象,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重症的关键。
5、预防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如厕后。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和恢复期。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的疫苗上市,建议适龄儿童接种。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饮食上,建议患儿多饮水,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运动方面,患儿在恢复期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护理上,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定期消毒患儿的生活用品,如玩具、餐具等,防止病毒传播。通过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52万次播放 2018-06-21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 2 手足口病呕吐严重吗
- 3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治疗方
- 4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是什么原
- 5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
- 6 手足口病护理要点
- 7 儿童手足口病挂什么科
- 8 手足口病表现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