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甲亢是怎么引起的
孕妇甲亢可能由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格雷夫斯病、甲状腺炎、垂体肿瘤、过量摄入甲状腺激素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干预、放射性碘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妊娠期一过性甲状腺毒症:
妊娠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造成暂时性甲亢。这种生理性变化通常在孕中期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若症状严重可考虑短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悸。
2、格雷夫斯病:
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甲状腺刺激抗体产生,引发甲状腺持续过度分泌。孕妇可能出现心慌、手抖、体重下降等症状。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是首选治疗方案,需严格控制剂量以避免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
3、甲状腺炎:
孕期发生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或产后甲状腺炎均可引起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症状多表现为颈部疼痛伴甲亢期与甲减期交替。通常采取对症治疗,甲亢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禁止使用抗甲状腺药物。
4、垂体肿瘤:
罕见情况下,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腺瘤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可能伴随头痛、视力障碍等占位症状。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5、外源性激素摄入:
误服过量甲状腺激素制剂或含碘药物可能导致医源性甲亢。常见症状包括焦虑、多汗、腹泻等。处理原则为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洗胃或血液净化。
孕妇出现甲亢症状应及时检测游离T4、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相关抗体。日常需保持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保证充足休息。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妊娠期间禁止使用放射性碘治疗,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