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原因
主动脉夹层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结缔组织疾病、外伤及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诱因。高压血流持续冲击主动脉壁,导致血管内膜撕裂。研究显示约7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高血压,尤其当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时,血管壁承受的剪切力显著增加。此类患者需通过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2、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壁脂质沉积形成的斑块会破坏主动脉中层结构,使血管弹性减弱。当斑块破裂时可能诱发内膜撕裂,血液涌入动脉壁各层形成夹层。这类患者多伴随高脂血症或糖尿病,需通过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同时改善生活习惯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3、结缔组织病:
马方综合征、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主动脉中层胶原蛋白异常,血管壁脆弱易破裂。此类患者可能在年轻时就发生夹层,需定期接受主动脉影像学检查。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减轻血管压力,严重时需预防性置换主动脉。
4、外伤性损伤:
车祸撞击、高处坠落等瞬间外力可使主动脉内膜横向撕裂,多见于汽车安全带压迫或胸部钝器伤。典型表现为受伤后突发撕裂样胸痛,需紧急进行增强CT确诊。对于不完全性夹层可采取保守治疗,完全性撕裂需立即手术修复。
5、医源性因素:
心血管介入操作如导管插入、球囊扩张等可能机械损伤主动脉壁。心脏外科手术后也偶见吻合口附近夹层形成。这类情况重在预防,操作时需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控制器械通过力度,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预防主动脉夹层需重点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患者每日监测并记录血压波动情况,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膳食方面限制钠盐摄入,多吃深海鱼类和新鲜蔬果,戒烟限酒。3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血管弹性,有家族史者需进行基因筛查。突发剧烈胸背痛呈撕裂感时须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