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牙床上有小白点是怎么回事
婴儿牙床小白点可能由马牙、鹅口疮、乳牙萌出前征兆、上皮珠残留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1、马牙:
新生儿牙床上出现的白色颗粒状角质物是马牙,医学称为上皮珠。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堆积形成,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马牙通常无痛感,不需特殊处理,2至3周内会自行脱落。注意不要用针挑破或强行擦拭,以免造成黏膜损伤引发感染。
2、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表现为乳凝块样白斑。可能与哺乳器具消毒不彻底、母体阴道炎传播或抗生素使用有关。病变处白膜强行擦除后可见充血创面。需就医进行真菌学检查,一般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
3、萌牙前兆:
乳牙萌出前4-6周牙槽骨表面可能隆起形成白色硬结,触及有砂砾感。常伴有流涎增多、啃咬行为。这是牙囊压迫导致局部骨组织吸收的表现,可用消毒纱布轻按牙龈缓解不适。若伴明显红肿需排除萌出性囊肿可能。
4、上皮珠残留:
胎儿期牙板剩余上皮形成的角化球,直径约1毫米,多发于上颌牙龈。与马牙不同在于位置较深且存在时间长,可能持续数月。一般不影响进食发育,多数会逐渐被吸收。若持续性增大需口腔科评估是否需要显微刮除。
5、单纯疱疹:
病毒原发感染时牙龈可出现成簇水疱,破溃后形成白色溃疡。常伴随发热、拒食,疱疹液具有传染性。需与其他口腔疾病鉴别,确诊需行病毒分离培养。急性期应隔离并给予阿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
哺乳前后建议用温水清洁婴儿口腔,避免使用成人餐具交叉感染。出牙期可提供消毒牙胶缓解牙龈不适,定期观察白点变化情况。母乳喂养者需注意乳头清洁,人工喂养需每日煮沸奶具。保持室内湿度50%-60%有助于口腔黏膜修复,出现拒奶、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儿科就诊。辅食添加阶段适当增加维生素B族和锌的摄入,促进黏膜完整性维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