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的症状与治疗
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里急后重等,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补液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肠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腹痛
腹痛是肠炎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有关。细菌性肠炎腹痛常伴随腹泻,病毒性肠炎腹痛多为隐痛。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颠茄片等解痉药物。若腹痛持续加重或出现板状腹,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
2、腹泻
肠炎患者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呈水样或黏液脓血便。轮状病毒肠炎粪便呈蛋花汤样,细菌性痢疾可见脓血。轻度腹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感染性腹泻需用蒙脱石散止泻,细菌性肠炎需用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家长需注意婴幼儿肛周护理,预防尿布疹。
3、恶心呕吐
肠炎早期常出现胃内容物或胆汁样呕吐,严重者可导致脱水。病毒性肠炎呕吐多在病程前3天,食物中毒呕吐起病急。呕吐期间应禁食4-6小时,后逐渐饮用温盐水。频繁呕吐者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呕吐物带血需排除消化道出血。
4、发热
细菌性肠炎多见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病毒性肠炎多为低热。发热时可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需用对乙酰氨基酚片。伤寒杆菌感染会出现稽留热,需用左氧氟沙星片治疗。家长需注意儿童热性惊厥,及时就医。
5、里急后重
直肠乙状结肠炎症会导致排便不尽感,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患者排便后腹痛不缓解,伴有肛门坠胀。治疗需用盐酸小檗碱片抗感染,配合益生菌调节菌群。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里急后重需用美沙拉嗪肠溶片,重症需考虑结肠切除术。
肠炎患者应选择低脂低渣饮食,急性期可进食米汤、藕粉等流食,恢复期逐渐增加蒸蛋、软面条等半流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及高纤维食物。注意食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饭菜需彻底加热。慢性肠炎患者建议记录饮食日记,识别诱发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表现,应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及肠镜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1万次播放
4.48万次播放
4.6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乳腺导管病变4a严重吗
- 2 蜂子蛰了怎么办
- 3 脑出血有哪些后遗症
- 4 刷酸要隔几天可以刷一次
- 5 木瓜的功效与作用点
- 6 有利于乳房结节的运动
- 7 儿童中暑怎么办
- 8 甲醛轻度中毒能自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