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如何形成的
近视的形成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用眼习惯、眼部调节功能异常、营养失衡等因素有关。近视通常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疲劳等症状,可通过佩戴眼镜、角膜塑形镜、激光手术等方式矫正。
1、遗传因素
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近视,子女发生近视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高度近视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低度近视受多基因遗传影响。遗传因素导致的近视通常无法预防,但可通过定期检查视力、科学用眼延缓进展。
2、环境因素
长期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生的重要诱因,如长时间阅读、使用电子设备等。光线不足、阅读距离过近、用眼时间过长会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引发眼轴增长。建议保持30厘米以上的阅读距离,每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
3、用眼习惯
不良用眼姿势如躺着看书、走路看手机等会加重眼部负担。持续注视固定距离的物体时,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导致调节痉挛。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坐姿端正,避免长时间固定注视,适当进行远眺放松。
4、调节功能异常
眼部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调节滞后、调节灵敏度下降等。当眼睛看近物时调节反应不足,会导致视网膜成像模糊,刺激眼轴代偿性增长。可通过视觉训练改善调节功能,必要时使用阿托品滴眼液、环戊通滴眼液等药物干预。
5、营养失衡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钙、锌等营养素可能影响眼球发育。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夜盲症和角膜干燥,维生素D缺乏与眼轴增长有关。建议多食用胡萝卜、西蓝花、深海鱼等富含相关营养素的食物,必要时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
预防近视需要从小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过度增长。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发现视力下降及时干预。已经出现近视者应遵医嘱选择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或屈光手术等矫正方式,避免度数过快增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37万次播放
1.59万次播放
1.56万次播放
1.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