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胎粪性腹膜炎
胎粪性腹膜炎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出生后因胎粪进入腹腔引发的无菌性化学性炎症,多继发于肠穿孔或肠梗阻。胎粪性腹膜炎主要有先天性肠闭锁、肠扭转、胎粪性肠梗阻、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等病因。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1、先天性肠闭锁
先天性肠闭锁是肠道发育异常导致肠腔完全闭塞,胎粪无法通过梗阻部位而引发肠穿孔。患儿表现为呕吐胆汁样物、腹胀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呼吸困难。需通过腹部X线或超声检查确诊,治疗需手术切除闭锁肠段并行肠吻合术,术后需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感染,配合肠外营养支持。
2、肠扭转
肠扭转因肠道固定不良发生旋转导致血供障碍,胎粪淤积引发肠壁缺血坏死。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腹痛、血便及休克表现,腹部可触及包块。急诊手术是唯一治疗方式,术中需复位扭转肠管并评估肠管活性,必要时行肠切除。术后需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胎粪性肠梗阻
胎粪性肠梗阻多见于囊性纤维化患儿,黏稠胎粪堵塞回肠末端导致肠管扩张穿孔。临床表现为出生后无胎便排出、呕吐及全腹膨隆。可通过灌肠造影确诊,轻症可用乙酰半胱氨酸灌肠溶解胎粪,重症需手术清除胎粪或造瘘,术后需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吸收。
4、肠套叠
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嵌入远端肠腔造成的梗阻,胎粪积聚诱发肠壁水肿坏死。婴幼儿突发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为特征表现,腹部超声可见靶环征。空气灌肠是首选复位方法,失败者需手术复位,术后可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
5、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因肠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管痉挛性狭窄,近端肠管扩张穿孔。新生儿期表现为延迟排胎便、腹胀呕吐,直肠指检可有爆破样排气。根治手术需切除无神经节肠段,术前需结肠灌洗准备,术后短期使用蒙脱石散控制腹泻。
胎粪性腹膜炎患儿术后需严格监测体温、腹围及引流液性状,母乳喂养者母亲应低脂饮食,人工喂养可选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肠管恢复情况。若出现哭闹不安、拒食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返院检查,避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居家护理需注意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按医嘱规范使用益生菌等药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63万次播放
6.1万次播放
6.05万次播放
6.95万次播放
6.5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