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歇性发烧
间歇性发热是指体温反复升高和降低的发热模式,常见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等。主要有疟疾、结核病、布鲁菌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引起。
1、疟疾
疟疾由疟原虫感染引起,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大汗,间隔24小时、48小时或72小时发作。可伴随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确诊需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治疗需使用青蒿琥酯片、磷酸氯喹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等抗疟药物。
2、结核病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常见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消瘦等症状。发热多呈不规则间歇性,可伴随咳嗽、咯血、胸痛等呼吸系统表现。诊断需结合胸部影像学、结核菌素试验等,治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3、布鲁菌病
布鲁菌病为人畜共患病,因接触病畜或食用未消毒乳制品感染。典型表现为波状热,体温呈周期性升降,伴有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等症状。确诊需血清学检测,治疗需联合使用多西环素片、利福平胶囊、链霉素注射液等抗生素。
4、淋巴瘤
淋巴瘤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表现为周期性发热、体重下降、夜间盗汗等B症状。发热多与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因子有关,可伴随淋巴结肿大、皮肤瘙痒等表现。诊断需淋巴结活检,治疗包括CHOP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靶向治疗等。
5、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热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及炎症反应相关。多为不规则低热,可伴随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光敏感等症状。确诊需抗核抗体等免疫学检查,治疗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羟氯喹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
出现间歇性发热时应记录体温变化规律,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炎症指标、病原学检测等检查。日常需注意休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若伴随严重头痛、意识障碍、皮疹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56万次播放
2.05万次播放
2.13万次播放
1.8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