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营养不良怎么补
宝宝营养不良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治疗基础疾病、改善喂养方式、定期监测生长曲线等方式干预。营养不良可能与喂养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皮下脂肪减少、精神萎靡等症状。
1、调整饮食结构
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羹、瘦肉泥、鱼肉末等易消化食物。每日搭配强化铁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辅食,保证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供给。避免过早添加高糖高盐食物,1岁内不饮用纯牛奶。
2、补充营养素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维生素AD滴剂、小儿复方氨基酸口服溶液等制剂。缺铁性贫血可配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维生素D缺乏需增加户外日照时间。不可自行服用成人营养素补充剂。
3、治疗基础疾病
乳糖不耐受需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控制液体摄入量。慢性腹泻可口服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寄生虫感染需服用阿苯达唑颗粒。家长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4、改善喂养方式
建立规律进食时间表,6月龄后每3-4小时喂养一次。采用互动式喂养,避免强迫进食或边玩边吃。记录每日食物种类和摄入量,观察进食后有无腹胀、呕吐等不适反应。
5、定期监测生长
每月测量身高体重并绘制生长曲线图,使用WHO儿童生长标准进行评估。头围增长迟缓需排查神经系统疾病,胸围异常可能提示心肺问题。出现连续2个月体重不增或下降应立即就医。
家长需保持喂养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在哭闹时强行喂食。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保留食材营养。可尝试将食物做成卡通造型提升进食兴趣。保证每日充足睡眠,适当进行被动操等轻度活动。若伴随反复感染、发育迟缓或意识障碍,需及时至儿科营养门诊进行系统评估。定期进行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干预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99万次播放
3.38万次播放
3.2万次播放
3.43万次播放
2.9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