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是足部外侧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足部内翻扭伤或直接外力撞击导致。治疗方式主要有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骨折后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淤血和行走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制动固定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患肢负重活动,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固定范围需包括踝关节,保持足部中立位。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过早拆除固定装置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迟愈合。
2、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如三七伤药片促进肿胀消退。严重疼痛时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片,但需注意药物依赖风险。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3、物理治疗
骨折稳定后可开始超短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5分钟。拆除固定装置后采用超声波治疗帮助软组织修复,配合中药熏蒸改善关节活动度。治疗过程中需避免过早负重,物理治疗频次为每周3-5次。
4、康复训练
固定拆除后逐步进行踝泵运动、足趾抓毛巾等主动训练,2周后增加弹力带抗阻练习。6周后开始单腿站立平衡训练,使用平衡垫改善本体感觉。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日训练总时长控制在30-40分钟。
5、手术治疗
对于明显移位或粉碎性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空心螺钉或微型钢板固定。术后2周拆线,4周后开始部分负重。运动员等特殊人群可考虑早期手术干预。手术并发症包括内固定物松动、伤口感染和神经损伤等。
骨折愈合期间建议保持高钙饮食,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康复期行走时可使用足弓支撑鞋垫减轻局部压力。戒烟限酒有助于骨折愈合,避免摄入影响骨代谢的浓茶和碳酸饮料。定期复查至骨折线完全消失,通常需要8-12周恢复日常活动能力。若出现固定松动、皮肤发紫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复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8543次播放
7828次播放
2291次播放
7181次播放
8839次播放
5566次播放
3133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霉菌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 2 肺结核做哪种ct
- 3 孕妇叶酸800ug是否过量
- 4 眩晕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 5 乳房结节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6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神经性晕厥?
- 7 疼痛性晕厥怎么治疗
- 8 冬天吃萝卜有清热化痰的作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