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
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和腹部包块,需及时就医处理。治疗方式包括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以及术后护理。
1、阵发性腹痛是小儿肠套叠的最常见症状,表现为突发剧烈的腹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发作。这种疼痛通常难以安抚,患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蜷缩身体。腹痛的原因是由于肠管的一部分套入相邻的肠腔内,导致肠腔阻塞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呕吐是肠套叠的另一个典型症状,通常在腹痛发作后不久出现。呕吐物最初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含有胆汁或粪便样物质。这是由于肠套叠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引起反流。呕吐频繁且剧烈时,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液体。
3、果酱样大便是肠套叠的典型表现之一,通常出现在发病后6-12小时。大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是由于肠套叠部位黏膜出血和坏死所致。这种症状提示肠道血液循环严重受损,需立即就医。
4、腹部包块是肠套叠的重要体征,通常在右上腹或中上腹可触及。包块呈腊肠样,质地较硬,触痛明显。这是由于套叠的肠管在腹腔内形成肿块。触诊时需轻柔,避免加重患儿疼痛。
5、空气灌肠复位是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无肠坏死迹象的患儿。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气压将套叠的肠管复位。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6、手术复位适用于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存在肠坏死风险的患儿。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术中需仔细检查肠管活力,必要时切除坏死肠段。
7、术后护理对患儿恢复至关重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术后早期需禁食,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腹部体征,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急症,早期识别典型症状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复位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对患儿恢复具有重要影响。家长需提高警惕,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全麻禁食8小时还是12小时
- 2 垫下巴不衔接的原因是什么
- 3 正常人血压值是多少
- 4 风湿和类风湿哪个厉害
- 5 红花果能长期泡水喝吗
- 6 鼻炎倒流喉咙总有痰怎么治
- 7 目窗穴的准确位置和作用
- 8 失眠可以吃谷维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