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怎么治疗
心力衰竭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心脏移植等方式治疗。心力衰竭通常由心肌损伤、心脏负荷过重、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内分泌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
心力衰竭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每日监测体重变化,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需就医。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夜间呼吸困难。
2、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可改善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能降低心肌耗氧。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缓解水肿,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片减少纤维化。地高辛片适用于伴有快速房颤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适用于QRS波时限超过120毫秒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植入三腔起搏器协调左右心室收缩,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术前需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适应证。术后需定期程控起搏器参数,避免电极脱位或感染等并发症。
4、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针对有恶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心力衰竭患者,可预防猝死。设备能自动识别室颤并发放电击复律。植入后避免接触强磁场,每月远程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电池寿命通常5-8年,电量耗尽需更换脉冲发生器。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需评估手术耐受性。
5、心脏移植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移植。需符合年龄小于65岁、无不可逆肺动脉高压等标准。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预防排斥反应。存在供体短缺、术后感染、移植心脏血管病变等风险。需在心脏移植中心进行多学科评估。
心力衰竭患者应建立每日症状记录,包括呼吸困难程度、下肢水肿情况、夜间能否平卧等。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避免感冒等感染诱发急性加重,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保持情绪稳定,可参加心脏康复项目改善生活质量。出现持续心悸、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需立即急诊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8.21万次播放
8.06万次播放
7.8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备孕前要注意什么
- 2 吃蓝莓能增强记忆力吗?
- 3 三拗片有消炎作用啊
- 4 九力氨糖效果怎么样
- 5 一岁宝宝长痱子擦什么好的最快
- 6 吃栗子有什么营养呢?
- 7 7岁儿童缺钙的症状
- 8 宝宝喉咙有疱疹发热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