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溶栓、介入手术和药物治疗,常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出汗和恶心。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典型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常放射至左肩、手臂或下颌,伴随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表现,如腹痛、牙痛或肩背痛,容易误诊。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需紧急就医。
1、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常伴有压迫感或烧灼感。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手臂、颈部或下颌,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这种疼痛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
2、呼吸困难是另一常见表现,患者可能感到气短、呼吸费力,甚至无法平卧。这是由于心肌功能受损导致肺淤血,影响气体交换。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让患者保持半坐卧位,减少回心血量,缓解呼吸困难,同时尽快就医。
3、出汗和恶心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大汗淋漓,皮肤湿冷,伴随恶心、呕吐。这是由于心肌缺血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此时应保持患者安静,避免移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4、不典型症状如腹痛、牙痛或肩背痛,多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这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胸痛,但出现上述部位不适,伴随乏力、头晕等症状。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就医检查。
5、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导致晕厥或猝死。一旦发现患者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电击除颤,同时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体检,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