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丹毒的主要病因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淋巴循环障碍、足癣或湿疹等基础皮肤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丹毒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性疾病,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肿胀斑块,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丹毒最常见的病原体,可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真皮层淋巴管。这类细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和链激酶会破坏组织屏障,导致局部红肿热痛。临床常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氨苄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监测体温变化。
2、皮肤屏障受损
皮肤裂伤、擦伤、昆虫叮咬或手术伤口等破坏表皮完整性时,细菌易从创口侵入。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更易出现隐匿性皮肤损伤。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是关键,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避免抓挠患处。
3、淋巴循环障碍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丝虫病或先天性淋巴管畸形患者,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局部免疫力下降。淤滞的淋巴液成为细菌培养基,这类患者丹毒易复发。弹力绷带压迫和抬高患肢可改善症状,严重者需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4、基础皮肤病
足癣引发的趾间糜烂、慢性湿疹的皮肤皲裂均为常见诱因。真菌感染导致角质层破坏,链球菌可协同感染。治疗需同步处理原发病,如联苯苄唑乳膏抗真菌,他克莫司软膏控制湿疹,并保持患处通风透气。
5、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或恶性肿瘤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易发生丹毒。这类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的弥漫性红斑,且易进展为败血症。除抗生素外需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预防丹毒需注重皮肤护理,及时处理足癣等基础疾病,避免光脚行走。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淋巴水肿患者穿戴压力袜。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蒸蛋,补充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出现发热或红斑扩散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愈后三个月内需观察是否复发,特别是有静脉功能不全或肥胖的高危人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3803次播放
4370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备孕前要注意什么
- 2 吃蓝莓能增强记忆力吗?
- 3 三拗片有消炎作用啊
- 4 九力氨糖效果怎么样
- 5 一岁宝宝长痱子擦什么好的最快
- 6 吃栗子有什么营养呢?
- 7 7岁儿童缺钙的症状
- 8 宝宝喉咙有疱疹发热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