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心衰竭
糖尿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属于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心肌纤维化,最终引发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糖尿病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血糖控制、心脏保护药物及生活方式干预综合管理。
1. 血糖管理
严格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性心力衰竭进展的核心措施。建议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控制在7%以下。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达格列净片等兼具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物。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尤其需防范低血糖事件加重心脏负荷。
2. 心脏保护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改善心肌重构。若存在液体潴留,需联合呋塞米片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新型药物对改善预后有显著效果,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用药。
3. 血压血脂控制
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选用氨氯地平片等钙通道阻滞剂。同时需强化血脂管理,阿托伐他汀钙片等他汀类药物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肌缺血风险。
4. 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限制高糖高脂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
5. 并发症监测
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NT-proBNP检测评估心功能。同时筛查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若出现体重骤增、端坐呼吸等心衰加重征象,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性心力衰竭患者需建立多学科随访体系,内分泌科与心内科协同管理。日常注意记录出入量、监测晨起空腹体重变化。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备好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片。通过规范治疗和长期自我管理,多数患者可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01万次播放
2.23万次播放
2.1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饭后多久适合喝酸奶?
- 2 几款食物能帮助降火呢?
- 3 怎样才能保存好荔枝呢?
- 4 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区别
- 5 动物心脏可以缓解失眠吗?
- 6 饭经常吃不好会怎样?
- 7 饭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运动?
- 8 冰酸奶香蕉吃了能清理肠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