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疫苗临床上是指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打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需要注意饮食、伤口护理、观察身体症状、监测疫苗抗体滴度。建议生活中按照预防接种要求进行接种,确保预防接种安全。
1、饮食:打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建议患者1周内忌口,1周后忌烟酒,以免影响疫苗效果。同时应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洋葱等,以免刺激注射部位,引起不适症状;
2、伤口护理:打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需要保持注射部位干燥清洁,尽量不要沾水,以免引起局部感染。同时应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发痒以及异常分泌物等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3、观察身体症状:部分患者打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可能会出现低热现象,一般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出现高热或局部反应情况加重,如体温超过38.5°C、注射部位红肿大小超过2.5cm,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4、监测疫苗抗体滴度:患者打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应遵医嘱定期检测抗体滴度,有助于判断预防接种效果。若抗体滴度下降明显,说明疫苗接种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补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