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的处置
1. 输液反应的处置
1.1 一般处理:
发现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查找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先不要着急拔掉静脉针头。一旦拔掉针头,就需要花时间重新建立新的静脉通道,耽误了抢救时间,所以一开始就要保留好静脉通道。 在保留好静脉针头的情况下,将装有原液体的输液器管道换掉,输入注射用生理盐水。 根据情况可给予高流量吸氧,若患者出现发热反应,立即静滴地塞米松。
项目 热源反应 过敏反应
致病因素 热源(内毒素) 药物本身
发病机制 内毒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首次接触机体后使机体致敏,再次接触同一药物时引起变态反应。
过敏体质 无关 密切相关
发病人群 可群体发病 不会群体发病
临床表现 寒战高热,但一般不会出现皮疹,严重者可出现休克,但较少见,一般不会出现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 可有发热,但体温一般相对较低,多不伴有寒战,常见休克,伴有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
热源检测 阳性 阴性
0.3-0.5 mg/kg 次,肌注异丙嗪 0.5-1.0 mg/kg 次。同时给与保暖、吸氧、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退热治疗。观察病情,安抚患者情绪。
1.2 严重输液反应抢救措施 ,若患者出现寒颤、高热、唇紫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立即肌注肾上腺素,首次0.3~0.5mg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可每15~20分钟重复给药;同时静滴地塞米松 10-20 mg,1-3 小时后重复滴注。 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氢化可的松5mg/kg静脉注射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或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然后注射滴注维持。
补充液体,快速滴注,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将间羟胺 50-100 mg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必要时可与多巴胺合用。
④ 使用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25~50mg或异丙嗪5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或缓慢静注 10-20 ml 的 10% 葡萄糖酸钙。 ⑤ 对气管持续痉挛并出现呼吸困难者,滴注氨茶碱,喷雾吸入布地奈德或 0.5% 沙丁胺醇并配合吸氧。喉头水肿致呼吸道梗阻时应紧急性气管切开。
1.3 特殊输液反应的处置 , 循环负荷过重应注意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患者端坐两腿下垂,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氨茶碱 5 mg/kg 缓慢静滴或速尿 1 mg/kg 缓慢静注,西地兰等强心治疗,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等。
静脉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化疗药、刺激性药物使用PICC或输液港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对于输液反应导致静脉炎的患者,应将肢端抬高并制动,局部用 95% 酒精或 50% 硫酸镁热湿敷;或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空气栓塞:当患者出现空气栓塞时,应置病人左侧卧位保持头低足高,并给予氧气吸入。
2. 输液反应的预防
2.1加强责任心,严把药物器具关,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和器具。
2.2 把好药液配制关。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1人1具,不得重复使用。
2.3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液体输入操作环境、器具、人员污染。输液操作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前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输液时或更换下一组输液时,应排出初液10~15ml冲管。可使热原反应发生率降低和防止药品之间混合禁忌。
2.4合理用药,注意配伍。尽量减少混合配伍的药品种类及数量,抗菌药、中药注射剂等输液反应发生率高的药品,不与其它药品混合输注。输液配制应尽量做到现配现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污染或微粒增加。
2.5 做到能肌注不输液,能口服的不注射,以保证合理用药的预期效果和输液安全。做好输液反应处置预案,建立输液反应处置技术支撑体系。对没有处置技术、设备的医疗单位,最好不要开展静脉输液服务。
2.6 加强输液巡视,建立完善的输液反应报告登记制度。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纠正病人或家属的错误行为,尽早发现输液反应并及时处理。一旦发生输液反应,除了立即对症处理病人外,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做好详细记录。以利于正确分析、处置和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